罗小黑战记豆瓣评分为什么那么高(罗小黑战记豆瓣评分)

如何评价电影《罗小黑战记》?你看过良心动漫罗小黑战记吗?《大理市日志》评分为什么高?它是新的国漫代表吗?看完《罗小黑战记》这部电影后你有哪些感触?《罗小黑战记》有没有被过度吹捧解读?如何评价电…

本文目录

  1. 如何评价电影《罗小黑战记》?
  2. 你看过良心动漫罗小黑战记吗?
  3. 《大理市日志》评分为什么高?它是新的国漫代表吗?
  4. 看完《罗小黑战记》这部电影后你有哪些感触?
  5. 《罗小黑战记》有没有被过度吹捧解读?

如何评价电影《罗小黑战记》?

哪吒“封神”横扫暑期档之后,又一部高分动画电影载誉杀来,点映期间豆瓣评分一度高达8.9,而提档一周正式上映后评分下跌也显示了“虚高”成分,甚至有“捧杀”隐忧。

如果说《哪吒》基于对传统神话的解构和重组,完成了“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烈火之志的强势输出,《罗小黑战记》则在“人与妖”二元对立和“工业文明与自然生态”的冲突里,寻找自己的叙述基石。

万物有灵论与“工业”原罪的相对相生

与其说《罗小黑战记》中的各路妖怪是“妖”,不如说他们的身份属性更接近奇幻文学中的“精灵”质感,承载着万物有灵的朴素信仰。

第一点,“万物有灵论”的传统沿革与变动因袭。

空山新雨后的恬淡山水画卷里,古丘丛木聚精灵;淡月疏星晓梦斜的如梦如幻里,文鲸掉尾四海通、山妖水魅骑旋风。

电影中的“妖”们,“怪”的一端直接继承种种动物体态,“神”的一端则是奇幻力量的驾轻就熟、乘风而起直上九霄,在对自然形态的舒适审美中,解锁想象力的奇幻边界。

然而《罗小黑战记》也并非绝对意义上的“万物有灵”自然论,而是在自然元素的基础上混合了更多元的叙事理念,电影中空间系、金属系、木系等能力分类既有对传统“金木水火土”元素的借鉴、也有现代构架的混搭。

“人界”和“妖界”的矛盾,与其说是两大种族权力结构的争夺,不如说是工业发展对自然戕害的遗患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反思和“环保复古”。

《爱,死亡与机器人》中狐妖的故事里,自然山林被工业发展所破坏的凋零哀叹与无声反讽主题,和《罗小黑战记》有异曲同工之处,只是前者在赛博朋克的画风里写了一个更残酷的黑色结局,而后者试图以天真的既视感大手一挥“爱与和平”欢欢喜喜平衡收场。

第二点,古朴叙事模型和现代背景的终极矛盾与反差“萌”。

高楼林立的现代场景中,桥墩之下却有一扇隐形之门,通往一个更古老更神秘的世界,两个次元里的生活方式完全不同。一边是寻常的现代城市生活,另一边却是奇幻又老派、梦幻又古典的存在、恍若异次元。

二者之间的终极矛盾,是电影一切争斗的缘起;风息“豪夺”能力、是为了驱逐人类回到故乡,执行者无限要阻止风息、是为了维护人类和妖怪之间的微妙平衡。

两层不同族类世界之间的差异,构成了大战一触即发的理由,此外还发展出了非常可爱的诸多笑点。

比如无限带着小黑游荡人间世界、向同事要钱买汉堡吃、豪言壮语说买车结果只买了一辆桃红色小电驴(还大言不惭不买汽车是因为不会开),日常生活里非常普通的平淡无奇的细节,都因为这种“陌生化”效果而变得格外新鲜可爱。

妖怪吐槽“我住了几百年的洞府,现在突然要收门票了”,另外两位妖怪朋友坐在一旁沉迷人类的手机游戏,类似的细节共同构建了一种反讽又可爱、沉思但又轻松的氛围。

如果说影片的一面是“人/妖”之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猜忌,裹挟着自然山林被现代工业侵蚀的仇视怨念,那么人类无限和妖类小黑的人间之旅,则是一次美好又温暖的反向治愈历程。

尽管影片中诸多片段的想象力可圈可点,旨归和诉求也相当有反思价值,但成为爆款火出圈似乎很有难度,诸多次元限制和品相微瑕注定了这部影片恐怕很难再掀起几十亿浪潮。

次元壁的局限性

第一点,压缩式结构和转化次元壁。

《罗小黑战记》在搬上大荧幕变成大电影之前,已经有相当饱满的内容含量,设定繁复、话术复杂,这对于“长篇内容短篇化”、“连载内容片段化”的“压缩式”改编来说无疑会很困难。

影片中的设定话术繁冗,对路人不够友好,很容易成为“出圈”壁垒和阻碍。比如“会馆”这个概念上线时会让人摸不着头脑,“领域”“吞噬”等空间系能力的名称很可能让路人出戏。

不论是直接将漫画的二次元动作呈现模式搬上荧幕,还是最后大战时漫天飞的大场面里缺少的“重头戏”既视感,都限制了这部动画电影的出圈之路。

隔壁《哪吒》和罗小黑最大的区别,不仅仅在于2D和3D的视觉差异,更在于前者接近真人电影、天然更容易打破动画次元壁;哪吒中对于香港电影的诸多借鉴、叙事模式上的标准电影结构,都让这部动画在保留中二之魂滚滚燃烧的同时,和“动画圈”之外的电影受众更没有隔阂。

尽管其中屎尿屁的笑点被认为很不高级,但整体而言这部动画的“电影化”程度高很多。

第二点,创新的理念大过于成果,愿望比才华更显著。

所谓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想象力的全然释放和彻底创新极其困难。《罗小黑战记》中有诸多新奇的亮眼瞬间,但从某种程度上说似乎依旧被捆绑在熟悉的模式里。

桥墩开门让人想起哈利波特的九又四分之三站台,无限和小黑在海上漂流会唤起《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记忆,小黑在小萌喵和打怪兽两种形态间的变化、隔壁《夏目友人帐》的肥喵也有同款反差,会馆的造型被网友吐槽为将《千与千寻》中的汤屋搬到了水面上。就连电影中的几处温柔配乐,都会让人想起《千与千寻》中风起时的微妙(没有任何指责抄袭的意思,只是举例表示很多东西高度类型化,突破创新太难)。

最重要的一场大战,动作设计没有鲜明的终极一击式的落点,视觉呈现上全是楼房碎片满天飘,打来打去来来回回套路设计有扁平之嫌。

所谓“重点”,比如灭霸和钢铁侠的响指“我爱你三千遍”,比如哪吒三头六臂托起敖丙凝结的云、背景音乐恢弘又热血,能一下子聚焦起动作和情绪特色、非常有记忆点,而《罗小黑战记》中似乎就缺了这份终极一击的亮色。

反倒是最后风息战败,化身为树、枝条繁茂下地千尺,让人印象深刻。

第三点,细节瑕疵。

作为两只加菲猫的铲屎官,舒心酱非常不满意电影里罗小黑的喵喵叫,为什么不用真正的猫而用人声模拟,真喵势必不好控制、更需要成本和时间,但真喵一定更可可爱爱无法替代。

此外介绍背景、能力的部分台词方式略生硬,“基于空间系的领域能力和灵质空间”等复杂句式不够友好,大战时喊话“你在我这里没有话语权”听起来也很奇怪、过于书面。

当然,瑕不掩瑜,《罗小黑战记》的人物和“妖”物性格塑造鲜明,整体叙事逻辑清晰,可爱笑点和反思诉求兼备,在国产片中已然相当难得。

舒心结语

画中的老虎一跃而下瞬间成真,路边的小猫会变成庞大妖怪、拥有亘古少见的神奇力量,少年的灵质空间里空濛淡雅、人娴花静,种种新奇的想象力都开出了美妙的花朵,鱼跃禽鸣、草长莺飞、芳菲无尽。

弗雷泽在《金枝》中记录人们相信草木中寄存人类灵魂的民间故事,“西非加蓬的姆班加人若同一天生下两个孩子,会种下两棵同类的树”,且相信“树在人在树亡人亡”。如果说类似的民间信仰是将“人”和“物”灵捆绑在一起,那么《罗小黑战记》则是“人”“妖”“物”灵三个维度之间的信仰索求,纵使电影没有完美答案,动画将想象力放出牢笼之外、努力求索的态度本身就已经足够“自由”。

你看过良心动漫罗小黑战记吗?

今天陪女儿去看了动画片《罗小黑战记》,用一个词来评价它“不知所云”。顺便看了下其他人的回答竟然一片叫好,而且豆瓣评分竟然8.4分,我越来越怀疑豆瓣的评分系统的公正性,是不是找人刷分就能很高。

先说说“罗小黑”的造型吧,黑不溜秋的,一双大眼睛要多难看有多难看,一会猫,一会小孩,一会妖怪,猫不像猫,小孩不像小孩,妖怪不像妖怪,整个一个乱七八糟。那其他人的造型呢?人的造型还算正常,任何一个妖怪的造型都没有一点想象力,形象一点不唯美,一点都不舒服,只感觉一团乱麻。要想制造一个大“IP”门都没有,这样造好评只能把票房骗的高一点,没一点实际意义。

再说说他创造的魔幻系统,跟造型一样乱七八糟,一点也没看懂它创造的“灵力世界”是什么,在所有的“魔幻剧”中这部电影的讲述逻辑是最差的。要讲你创造的魔幻世界你最起码得把你创作的“魔力系统”的来龙去脉讲清楚把,让观众看了他使用的是什么“魔力”,以及产生的什么效果,因为你想创造的不存在的系统别人不知道,这个电影啥都没讲明白,一堆烂泥的堆砌。

最后说说它的风格,有点日本风格,学的还不像,这片子整个一个四不象。

以后再也不会轻易去看动画片了,至少的到上映1周后再去看,看看大家对动画片的评价再决定去不去看,要不就是浪费时间,浪费金钱。《罗小黑战记》就是一部营销片,纯粹靠忽悠,非动画片你还能通过主演和导演的严谨程度去判断一个片子的质量,动画片没一点参考标准,想这种动画片看不如不看,这就是一部毁“动画片”的动画片,别再去电影院给它贡献票房了。

不上映了你们才知道我这片文章讲的是对的,现在有可能被操作的骂声一片。

《大理市日志》评分为什么高?它是新的国漫代表吗?

《大理寺日志》豆瓣评分目前为8.8,属于国漫中一个比较高的评分,那么评分高在哪里呢?

以唐朝武则天上位初期,主管全国大案要案的大理寺为舞台。

主人公陈拾作为入职新人,跟随酷似白猫的少卿,展开各种惊心动魄的破案、冒险以及阴暗的政治斗争,在这同时坚定自己的理念,守护内心的正义。

一、新颖的特点和浓厚的中国风

首先,主人公是一只猫,名为李饼,担任大理寺的少卿,以猫形象人的身体作为整部动漫的亮点,给人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在加上建筑浓厚的中国风,以及从乡下来的陈拾担任大理寺少卿助理职位,操着一口正宗的河南话,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成为了本部动漫中最大的特点。

二、隐藏在《大理寺日志》中的彩蛋

(一)、在第一话中,陈拾来到了大城市中,看着满眼的行人在一个角落中有一位红袍的人走过如果仔细地看,可以分辨出此人乃《大护法》中的“大护法”。

(二)、在第五话中,阿里巴巴讲述公告栏上的人时,公告栏中有着《非人哉》中的“九月”。

(三)、在第七话中,陈拾等一行人给李饼送礼,在堆满屋子的礼物中,有一个“大圣”的布偶,这个布偶出自于《大圣归来》,在礼物堆中还有一只黑猫和水盆中的一只红色海豚分别出自于《罗小黑战记》中的“罗黑”和《大鱼海棠》中的“鲲”。

(四)、在第八话中,李饼和陈拾来到街上,在一旁的卖鱼摊上居然是“姜子牙”在卖鱼,当看到整个街上的场景时,便可看到楼上的《妙先生》中的“丁果”以及楼下《大鱼海棠》中的“椿”与“湫”。

(五)、在墙角的告示中,可以看到墙上被通缉的出自《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哪吒”的样子,在最后墙角,有着哪吒和熬丙踢毽子的涂鸦。

这么多的彩蛋向精彩的动漫致敬,可见《大理寺日志》是多么用心的良作,所以说《大理寺日志》足以成为新国漫的代表作之一。

看完《罗小黑战记》这部电影后你有哪些感触?

一开始,罗小黑失去了栖息地在城市中流浪,是对人类有仇视的态度。接着,罗小黑被风息救下并且被给予了“家”,他对风息是感激依赖的,跟其他小伙伴也是相处愉悦,找到了自己的归属感。第二天,风息的巢穴就被妖灵会馆的执行者无限大人找到,经过一番打斗,风息等人被逃脱,而罗小黑被迫与无限大人海上行舟前往妖灵会馆。

在海上的旅程之中,无限传授了罗小黑很多运用法力的技能,罗小黑虽然一直想要从无限手中逃离,但慢慢却发现这人也没有那么令人讨厌。与此同时,风息在派小弟们寻找罗小黑的下落以及夺取他人的能力。无限和罗小黑登岸,到达了人类城市,罗小黑发现妖精也能与人类相安无事地生活,对人类的敌视慢慢削减。当风息袭击地铁,掳走罗小黑后,小黑才发现风息对他好的一部分原因是觊觎他“领域”的能力,想要用“领域”将人类驱逐出境,原来一直对自己好的风息才是最大的反派。在风息发现小黑不愿意用“领域”对付人类的时候,他不得不夺取了他的能力,由于空间能力与灵质空间息息相关,小黑危在旦夕。无限追踪到风息,进入了风息释放的“领域”,与之战斗。小黑通过另一空间能力(我没有整明白是什么),进入到“领域”内,将其关闭。风息失去了“领域”,不能将人类赶出去,绝望地自杀化为苍天古树,故事已接近尾声。最后无限将小黑送去了妖灵会馆转身离去,那个背影实在是太孤独了。纵然无限大人天赋异禀、能力超群,但作为半妖的他既不属于人类,也不被妖精所喜欢。好在小黑最后承认了他是师父,并表示愿意与他一块儿同行。

小黑与无限大人

这部电影里我特别喜欢风息,风息这个角色身上有很多可以深挖的地方,剧本是用了心思的,可惜没有继续深入下去。风息说过这样的一段话,大概意思是没有人类出现的时候,妖精自由自在地在世界中生活;人类刚开始出现的时候,也给丛林带来了一些趣味与生气,那时候的人类对待自然、精灵还是崇敬的态度;但是人类发展得太过迅猛了,他们开始破坏妖精的栖息地,侵占妖精的生存空间,让他们无家可归。从风息说的话中,可以感受到他是一个活了千年的大妖,见证了人类的从无到有的发展,甚至曾经有一度被人类当做神明去祭拜。你说,风息对人类只有憎恨么?我倒不这么认为。风息对人类的感情远远比憎恨复杂得多,有对人类发展的惊叹,有对曾经庇护过人类而产生的爱,当然也有被侵占栖息地的恨,他对人类应该是爱恨交加的,而并非是单一的厌恶。电影中将风息复杂的感情给简化了,使得他不像是一个历经沧桑的老妖,而更像是一个为了驱赶人类不择手段,宣泄情绪的中二少年。这样的简化处理,一方面使得本应非常有特点的反派角色失去了人物弧光,变成纸片化脸谱化的反派角色,另一方面虽然使得外部对抗变得激烈,但是人物内心、剧情内核失去矛盾冲突,无法进行进一步的升华,即电影深度上便会略有欠缺。

小黑与风息

而且这部片子确实还是站在了人类的视角上来看,处处是人类的自大,让我觉得不是很舒服。人类占领了妖精(动物)的栖息地,从自然法则上来说无可厚非,胜者为王;但是偏偏又要从人类的道义上来表达人类与妖精是能达到平衡的,妖精在人类社会上也能够隐匿存活,与人类和谐共处的。但是,这种平衡完全是妖精的妥协、隐匿所达到的,这也无可厚非,毕竟妖精(动物)在发展上肝不过人类,输给人类了。风息站在妖精的立场上想要驱逐人类,让妖精能够不压抑天性地活着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有问题的倒是那些打着“人类和妖精维系平衡”旗号,却处处维护人类的人和妖。从始至终,这部电影就没有将妖精(动物)放在跟人类平等的地位上,只是人类一厢情愿地维护生态平衡罢了。

小黑本体,喵~

总体来说,《罗小黑战记》还是值得一看的,剧情逻辑在线,小黑和无限大人互相陪伴的师徒情谊也很是动人。

《罗小黑战记》有没有被过度吹捧解读?

继暑期档《哪吒》票房口碑双高,挤进国内票房前三,成为与吴京一起,站在云端的男人之后,又一部国产动画再一次给动画电影挣足了脸面。上映3天,豆瓣8.4分,60000+人次评价;由于太好看,导演甚至惨遭了“人身威胁”,被众粉丝“刀架脖子”催更;上映3天票房破亿!

它就是你童年熟悉的那只极通人性,会蹲马桶,不吃猫粮,长长的尾巴甚至能分裂成多个名为“黑咻”的生物体,不,一只黑猫。那个传说承包了你整个童年的动画形象,如今终于搬上大荧幕了!作为一部由国内独立动画制作人MTJJ及其工作室打造的电影,同时,作为同名番剧的首部大长篇,这部电影承载粉丝们多年的期待,早在点映之时,就出现了场场爆满的境况。好评众多,却也有不少的质疑声。

不可否认,2019是动画大IP的元年,自2016年我国动画IP产业迎来新的拐点,前前后后改编的多部动画电影都有不俗的战绩——从《大圣归来》,《十万个冷笑话》到如今《哪吒》《罗小黑战记》口碑与票房的双赢。随着动漫产业IP化运营的日益成熟,以及用户规模的日益扩大,以动漫IP为核心的二次元经济时代正在到来。

然而,IP之所以如此炙手可热,决不能离开“粉丝经济”的助力。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诟病,罗小黑战记脱离不了“粉丝向电影”的定义。动画IP与粉丝经济共生IP之所以被青睐有加,完全仰赖于无数对原作情真意切的粉丝们。换言之,IP之所以能够有机会被改编成电影,也是因为这些“死忠粉”“原作粉”的大力支持。如果IP背后没有粉丝,则改编也只是无谓之举。

那么,如何改编动画IP?《罗小黑战记》电影究竟实力如何?是粉丝的情怀和热爱催生的“绣花枕头”、虚拟假象,还是逻辑严谨、架构成熟的优秀动画作品?IP的“价值赋予”与“消耗”我想,这需要动画改编原创团队始终秉持一个原则——内容至上。

第一,IP本身并非经济活动,不会直接产生经济利益,而改编IP则是对IP进行的第二次价值赋予。但是,如果仅仅寄希望于粉丝的追捧和原作的欢迎度而过度消耗IP,粗制滥造,则终将透支观众对原著的热情。

第二,受众定位要准确。简单来说,就是电影对路人友好吗?我们可以看到,2019年动画大年,众多IP纷纷回归,从西方的迪士尼,梦工厂,皮克斯,到东方的日本蓝天工作室,《名侦探柯南:绀青之拳》,《精灵宝可梦:超梦的逆袭·进化》,《愤怒的小鸟2》。市场供应充足,甚至渐趋饱和化。相对,受众的选择面就更为广泛。带有国漫标志的《罗小黑战记》,究竟是面向所有电影观众,还是仅仅小部分原作粉丝群体,决定了电影内容的导向。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从动画电影商业元素看,《罗小黑战记》里,不乏戳中萌点的清新画风和高燃的战斗场面,同时,更为细腻的美术表达,也给了观众更为丰富的视觉体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与站长联系,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