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吴志强 智慧城市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吴志强 智慧城市以及吴志强智慧城市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智慧城市该如何打造?
标准体系在智慧城市建设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智慧城市建设的标准化有利于提高城市规划的通用性,降低建设成本,有利于促进产业链的分工合作,加强各政府部门之间的互联互通、共享协同,推广最佳的技术和应用实践。
据悉,到2016年,国内将逐步建立健全中国智慧城市国家标准体系。其中,共性、关键性标准涵盖的主要标准领域主要包括:数据与服务融合平台、主数据、数据挖掘分析、跨系统信息交互、信息资源管理与信息系统运维等促进系统、数据与服务融合等。
国内目前负责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制定的标准组织包括全国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据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高林透露,目前已立项的智慧城市国家标准包括《智慧城市SOA标准应用指南》、《智慧城市技术参考模型》、《智慧城市评价模型及基础评价指标体系》等6项。
《智慧城市SOA标准应用指南》,由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牵头负责,规定了智慧城市的SOA应用参考模型及智慧城市建设中SOA标准的综合应用建议,本标准适用于智慧城市整体及具体领域信息化项目的规划、设计、开发、实施、评估、运行和维护。《智慧城市技术参考模型》: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牵头负责,拟规定智慧城市的技术参考模型、基本技术原则6和要求,适用于智慧城市整体规划及具体领域信息化项目的设计、开发、运行和维护,是指导和综合应用智慧城市的具体技术、服务实现标准的依据,也是建立智慧城市相关质量测评标准、工程标准及应用标准的依据。
《智慧城市评价模型及基础评价第1部分:信息基础设施》:全国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牵头负责,拟规定智慧城市信息基础设施评价对象、范围和指标,并提出相应的评价指标。其中评价指标中包括技术原则和要求以及设计与使用原则。本标准适用于智慧城市整体规划及信息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与评价,是指导智慧城市具体技术、服务实现的标准依据,也是建立智慧城市相关质量测评标准、工程标准及应用标准的依据。
《智慧城市评价模型及基础评价第2部分:信息化应用和服务》: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牵头负责,规定了智慧城市信息化应用与服务评价模型、评价指标。适用于智慧城市整体规划及信息化应用与服务项目建设与评价。本标准是评估后续智慧城市具体应用与服务标准的依据。
《智慧城市评价模型及基础评价指标体系第3部分:建设管理》: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牵头负责,标准中建设管理内容主要指城市建设中的水、电、煤气等基础设施管网的建设标准,结合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运营理念,致力于提高城市的基础设施的协同化、智慧化,提供城市生活的舒适度。《信息安全技术智慧城市建设信息安全保障指南》:由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目前相关资料较少,应该是针对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数据资源集中和共享,所面临的信息安全风险,进行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标准制定。
智慧城市试点城市有哪些,进展如何?
经过地方城市申报、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初审、专家综合评审等程序,有:1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共90个,其中地级市37个,区(县)50个,镇3个。
22013年8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再度公布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又确定103个城市(区、县、镇)为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加上住房城乡建设部此前公布的首批90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目前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总数已达193个。
智慧城市发展联盟成员有哪些?
这个智慧城市发展联盟,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牵头,有发改委做“背书”,应该是有权威性的,而且从媒体报道来看,目前的包括神州数码、IBM等企业,都是首批联盟成员,未来有可能不断扩充,估计影响力会慢慢建立起来。另一方面,可以看看首批人员的名单,互补性极强,神州数码在智慧城市领域有顶层策划的经验,也有关注民生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产品,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也都有,综合实力比较好。IBM硬件制造肯定是最牛的,解决方案也很厉害,所以看得出,神州数码和IBM是一个“红巨人”一个“蓝巨人”,相互补充。其他的企业都是专项领域的强者,、财讯传媒是论坛组织者,强势媒体;亚信联创是搞电信建设的,民生银行是金融领域,上置集团、建业集团是房地产建设企业,亿阳集团是高科技材料,所以看得出,这个联盟还是覆盖了智慧城市的整个产业链,总的来说,这种搭配还是很合理的。
如何做城市分析?
不同的城市形成的原因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城市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影响其发展的主导区位因素也是在发生变化的,影响某城市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区位因素可分为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包括地形、气候、河流。社会经济因素包括交通、政治中心、经济。
分析、评价城市的区位特点要运用综合思维,从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人文因素)及其发展变化来进行。在这两大因素中,社会经济因素相对于自然因素发展变化较大,因此自然因素可以称之为静态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又称之为动态因素。
智慧城市什么时候出来的?
1990年,在美国旧金山举行以“智慧城市、全球网络”为主题的国际议会,智慧城市思想首次被提出。
2008年,IBM公司推出“智慧地球”概念,首次提出“智慧地球以城市为基准”的思想。
2009年,北京开始实施关于智慧城市构建的目标,随后“智慧北京”、“智慧广州”以及“智慧南京”等智慧城市开始逐步建设。
2010年,“十二五规划”的推出,将“智慧城市”的理念逐步推向高峰。
2014年,国内已经有400多个城市进入智慧城市建设的浪潮中,“智慧城市”理念已经成为城市规划与建设的主要目标。
文章分享结束,吴志强 智慧城市和吴志强智慧城市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与站长联系,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