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郭子固不受贿赂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文言文《郭子固不受贿赂》的翻译谁有 有的发下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贿赂的文言文
1.文言文《郭子固不受贿赂》的翻译谁有有的发下
《颜李遗书·李恕谷先生年谱》讲到:邢部员外郎郭子固从来不受贿赂,家里人和亲友都劝他圆通一点,有的甚至斥责他,他却恭顺地答谢说:“我这个人没有本领弄钱,不敢以廉洁自许。”结果清白的作风始终不变。有一天,他在路上碰见某一位尚书。这位尚书说:“您洁身自好,不请求托见上司和同僚,到底为什么?”他回答道:“办公事自有办公事的地方,没有什么私事要办,干嘛要求见人呢?”尚书婉言劝他说:“现在风气就是如此,您不要太固执。”他回答道:“尽管风气是这样,我这人也还是这么个人。”那位尚书没话可说。郭子固死的时候,钱袋里还不到一百个钱,只用旧衣布袜来殡殓。
世风龌龊,劝人向恶多,劝人行善少!家里人劝恶,亲友劝恶,尚书劝恶。有长者,有大官,言之凿凿,“循循善诱”,似乎不收贿就是违背天地良心、大逆不道,就是傻蛋***!可郭子固痴心不改,一身正气,固守清廉,实在是可佩可敬啊!
尚书“聪明”,以“固执”否定郭子固的作为,以“风气就是如此”作为劝恶的事实论据。可笑呼?可悲呼?
现今亦然。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二十多年来,年年反腐,月月倡廉,日日排查,至今仍是一个“价段性成果”。难呀难!
有毒的苗会污染干净的土壤;有毒的土壤会生出更多的毒苗……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该为那些廉洁之官呐喊助威,让他们一路走好!
2.文言文崔昭行贿
裴佶①尝话:少时姑父为朝官,有雅望。
佶至宅看其姑,会②其朝退,深叹曰:“崔昭何人,众口称美,此必行贿者也。如此安得不乱?”言未竟,阍者③报寿州④崔使君⑤候谒⑥。
姑父怒呵阍者,将鞭之。良久,束带强出。
须臾,命茶甚急,又命酒馔,又命秣马饭仆。姑曰:“前何倨而后何恭也?”及入门,有得色,揖佶曰:“且憩学院⑦中。”
佶未下阶,出怀中一纸,乃昭赠官絁(shi)⑧千匹裴佶曾经说过,小的时候姑父在朝做官,有很好的名望和口碑。裴佶去他姑父家看望他的姑姑,正好碰上他姑父退朝回来,深深叹息说:”崔昭是什么样的人啊,居然大家都赞美他,这必定是善于行贿的人,像这样的人在怎么不乱朝纲啊?”话还没说完,有看门的人来报告说寿州的崔使君在等候允许拜见。
姑父生气的呵斥看门人,准备(用鞭子)鞭打他。过了好久,扎上腰带整理好衣冠勉强出去见他。
不一会,催着命令下人上茶,又命令准备好的酒菜,又命令给客人的马喂食,给客人的仆人吃饭。裴佶的姑姑说:“开始时怎么那么倨傲,后来(却)又怎么那么恭敬呢?”等姑父会客完了回来时,面有得意之情,对裴佶挥手示意说道:“请在学院中休息。”
裴佶还没有走下台阶,看到他姑父的怀里落出一张纸来,原来是崔昭送的几千匹做官服的合乎标准的绸子啊。⒈裴佶:字弘正,唐德宗时官至工部尚书。
⒉会:恰逢⒊阍者:看门人⒋寿州:治所在今安徽寿县⒌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⒍谒:拜见⒎学院:书房⒏絁(shi):绫绝。即粗绸。
唐制,每丁每年向国家交纳绫绝二丈。⒐千匹:四千丈。
古代以四丈为一匹。⒑秣马:喂马。
⒒辑:挥手示意。⒓官紽(tuo):合乎标准的绸。
3.文言文山涛不受贿赂翻译
晋书列传第十三山涛传翻译山涛传,山涛字巨源,河内怀县人。
父亲山曜,是宛句县令。山涛早年丧亲,家中贫困。
少年即有器量,独立不群。喜好《庄子》、《老子》,常隐居乡里,掩盖自己的志向才能。
与嵇康、吕安为友,后又遇阮籍,常在一竹林中交游,志趣契合,为莫逆之交。嵇康后来被治罪,临死前对儿子嵇绍说:“有巨源在,你就不会孤独无靠了。”
山涛年四十岁才进入仕途,为郡主簿、功曹、上计掾。被举为孝廉,州里征召为河南从事。
曾与石鉴共宿,夜里起来用脚踢一下石鉴,对他说:“现在是什么时候,你还在睡!知道太傅司马懿称病卧床是何用意吗?”石鉴回答说:“宰相三次不上朝,给他个尺把长的诏书让他回家就是了,你何必操心呢!”山涛说:“咄!石生不要在马蹄间来往奔走啊!”于是丢掉官吏用的信符走了。不到两年,果然发生司马懿杀死曹爽的事件。
山涛遂归隐不问世事。山涛与司马懿夫人宣穆张皇后是中表亲,因而能见景帝司马师,景帝说:“当今的吕望是想做官吧!”命司隶举山涛为秀才,授郎中职。
转为骠骑将军王昶从事中郎。很久以后,又拜为赵国相,迁为尚书吏部郎。
文帝司马昭给山涛写信说:“足下任职清明,高雅之操超群出世。顾念家中贫乏,今送去钱二十万,谷二百斛。”
魏主曾赐景帝春服,景帝转赐给山涛,又因山涛母亲年老,赐给藜杖一根。晚年与尚书和荄交友,又与钟会、裴秀亲近。
因钟、裴二人争权夺利,山涛不偏不倚,处于中间,二人都从山涛那里得到好处而对他无恨。后迁为大将军从事中郎,钟会在蜀作乱,文帝将西征。
当时魏氏诸王公都在邺,文帝对山涛说:“西边的事我亲自去处理,后方的事诚心委托于您。”以本官行军司马职务,拨给亲兵五百人镇守邺。
魏元帝咸熙初年(264),封为新沓子。转为相国左长史,统领别营兵。
当时文帝认为山涛是乡闾中素有德望的人,命太子拜见他。文帝将齐王司马攸过继给景帝,平时又看重司马攸,曾问裴秀道:“大将军开国建业,未成而亡,我只是继承他的事业,故欲立司马攸为太子,以归功于兄长,怎样?”裴秀认为不可。
又以此事问山涛,山涛回答说:“废长子立少子,违背礼制,是不吉祥的。国家的安危将由此事决定。”
于是才定下司马炎为太子。太子亲自拜谢山涛。
晋武帝司马炎受魏主禅让即位,任山涛为大鸿胪,护送陈留王到邺。泰始初(265),加奉车都尉,晋爵为新沓伯。
羊祜执政时,有人要陷害裴秀,山涛厉言正色保护裴秀,因此不合一些权臣之意,出任冀州刺史,加宁远将军。冀州风俗鄙薄,无推贤荐才之风。
山涛鉴别选拔隐逸之士,查访贤人,表彰或任命三十多人,都显名于当世。山涛受到百姓士人的仰慕推崇,当地风俗也为之改变。
又转为北中郎将,督邺城守备事。又入京为侍中,迁为尚书。
因母老请求辞职,皇帝下诏说:“君虽心在奉养老母,然而职务有上下公私之分,家中早晚有人侍奉医药,君当暂割情爱,以兴一心在公之德。”山涛决心退出官场,表疏上了几十次,皇帝很久才答应了他的要求,授议郎职衔回府第。
武帝因山涛清贫俭约,无法供养家人,特别供给每日膳食,加赐床帐被褥。礼遇厚重,时人莫能与比。
后任命为太常卿,因疾病没有就职。遇母丧,回乡里。
山涛年过七十,守丧超过常礼,亲自背土堆坟,亲手植松柏。皇帝下诏说:“我所以行教化于天下,是靠授贤者以官职。
当今风俗衰败,人心尚于竞进,应当分明善恶,以退让之风镇之。山太常虽在居丧,意志不可勉强改变,而当今国家任务繁多,怎能遂自己心愿呢!现以山涛为吏部尚书。”
山涛以母丧身病为由辞让,表章情意恳切,遇元皇后死,勉强扶持还洛阳。为诏命所逼迫,勉强就职。
前后荐拔的人遍及京师和州郡,都是有用的人才。咸宁初(275),转为太子少傅,加散骑常侍,授尚书仆射,加侍中,领吏部。
因年老有病,坚意辞让,上表陈情。上章表数十次,很久没有就职理事,左丞白褒奏山涛违诏。
武帝说:“山涛因病自求辞职,只是没有听从他的要求罢了。如山涛用人不当而坐罪是可以的,何必上下动手,颠倒轻重呢?不得再追究此事。”
山涛内心不安,上表谢罪说:“自古以来行王道者守正而已。陛下不能因为一个老臣而改变国法,臣有何心向皇上陈辞。
请照白褒所上之表处置,以显示不枉刑法。”武帝又下手诏说:“白褒所奏是虚妄的,我所以未追究他的责任,是我不喜欢动辄发怒,你是明智而有度之人,哪能介意呢!应当就职理事,不让他们再上章表就是了。”
山涛决心引退,因为堂弟媳发丧,就回外舍。皇帝下诏说:“山仆射近日暂时出居,因有所操劳而未还,这不是我坐侧席而待贤的意思。
现派遣丞掾奉旨告谕,若身体尚未康复,便坐舆车抬回府寺。”山涛辞让不能获准,才就职理事。
山涛再次任职十余年,每逢官位有缺,山涛总选几个备用的人,看到诏旨倾向于某一人,然后明言上奏,先将皇帝所想用的人提出,所以皇帝所想用的人,有时没有先提出来,众人不了解详情,认为是山涛凭自己的意愿用人。有人在武帝面前说山涛的不是,故武帝亲手写诏告诫山涛说:“用人的标准是有才,不遗漏疏远孤贱而有才。
4.崔昭行贿事文言文翻译束带其强中强的意思
崔昭行贿事是一篇幽默的短文,讽刺了那种平时满口原则、道貌岸然,一遇到私利则表现出贪婪、***的小人。
裴佶①尝话:少时姑父为朝官,有雅望。佶至宅看其姑,会②其朝退,深叹曰:“崔昭何人,众口称美,此必行贿者也。
如此安得不乱?”言未竟③,阍者④报寿州⑤崔使君⑥候谒⑦。姑父怒呵阍者,将鞭之。
良久,束带强出。须臾,命茶甚急,又命酒馔,又命秣马饭仆。
姑曰:“前何倨而后何恭也?”及入门,有得色,揖佶曰:“且憩学院⑧中。”佶未下阶,出怀中一纸,乃昭赠官絁(shi)千匹。
译文编辑裴佶曾经说过,小的时候姑父在朝做官,有很好的名望和口碑。裴佶去他姑父家看望他的姑姑,正好碰上他姑父退朝回来,深深叹息说:”崔昭是什么样的人啊,居然大家都赞美他,这必定是善于行贿的人,像这样的人在怎么不乱朝纲啊?”话还没说完,有看门的人来报告说寿州的崔使君在等候允许拜见。
姑父生气地呵斥看门人,准备(用鞭子)鞭打他。过了好久,扎上腰带整理好衣冠勉强出去见他。
不一会,催着命令下人上茶,又命令准备好的酒菜,又命令给客人的马喂食,给客人的仆人吃饭。裴佶的姑姑说:“开始时怎么那么倨傲,后来(却)又怎么那么恭敬呢?”等姑父会客完了回来时,面有得意之情,对裴佶挥手示意说道:“请在学院中休息。”
裴佶还没有走下台阶,看到他姑父的怀里落出一张纸来,原来是崔昭送的几千匹做官服的合乎标准的绸子啊。注释编辑⒈裴佶:字弘正,唐德宗时官至工部尚书。
⒉会:恰逢3.言未竟:话没说完。4.阍者:看门人,“阍”读hūn.5.寿州:治所在今安徽寿县6.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7.谒:拜见8.学院:书房9.絁(shi):绫绝。
即粗绸。唐制,每丁每年向国家交纳绫绝二丈。
10.千匹:四千丈。古代以四丈为一匹。
11.秣马:喂马。12.辑:挥手示意。
13.官紽(tuo):合乎标准的绸。
5.子罕拒贿文言文
宋人或得玉,献(之于)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之)示(给···看)玉人,玉人以(之)为宝也,故敢献之。”
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不如)人有其宝。”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故宋国之长者(年高有德的人)曰:“子罕非无宝也,所宝(意动)者异也。
今以百金与搏黍(黄莺)以示儿子(婴儿),儿子必取搏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俗的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与道德之至言(合于道德准则的至理之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
其知(知识或智慧,通“智”)弥精,其取弥精;其知弥粗,其取弥粗。子罕之所宝者至矣。”
译文
宋国有个人得了一块玉石,便把它献给司城子罕,子罕不肯收。献玉石的人说:“我给玉匠看了,玉匠说这是块宝石,所以我才敢把它献给您。”子罕说:“我把不贪当作宝,你把玉石当作宝。如果你把玉石给了我,我们都失掉了自己的宝。还不如各自都保留自己的宝。”子罕把它放在自己的乡里,让工匠替自己雕玉,(卖掉玉)使献玉人富有之后,让他回到家里。所以宋国的长者说:“子罕不是没有宝贝,而是他的宝贝与众不同啊。要是把百两黄金与黄鹂鸟给一个婴儿选,他肯定要黄鹂鸟;把和氏之璧和百两黄金给一个鄙俗的人选,他必取百金;把和氏之璧和有关道德的至理名言给贤者选,贤者必取至言。人的知识越精深,他的抉择也越精妙;只能看到糟粕的人,只会去获取糟粕。子罕所看到的精华就是最精华的东西啊。
6.杨震拒贿文言文
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非常贤明,就举派人征召他,推举他为秀才,他多次得到升迁,官至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杨震赴任途中,取道经过昌邑,他过去在荆州曾推荐的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县令,前来拜见他,到了夜间,王密怀里揣着十斤银子来送给杨震。杨震说:“我了解你,你却不了解我,这是为什么呢?”王密说:“送金这件事在夜间是没有人知道的。”
杨震回答说:“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我知道。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羞愧地拿着银子回去了。
后来杨震调任涿州郡担任太守。他本性公正廉洁,不肯接受私下的贿赂。
他的子孙常常吃饭没有肉,出门没有车,他的老朋友中年长的人有的想要让他为子孙开办一些产业,杨震不答应,对他们说:“我要让后代被称作清白官吏的子孙,用这个来馈赠给他们,不也是很优厚的吗!”。
7.扬震拒贿文言文详细
(杨)震少好学……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后转涿郡太守。缉筏光禾叱鼓癸态含卡性公廉,不受私谒。
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非常贤明,就举派人征召他,推举他为秀才,他多次得到升迁,官至荆州刺史、东莱太守。杨震赴任途中,取道经过昌邑,他过去在荆州曾推荐的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县令,前来拜见他,到了夜间,王密怀里揣着十斤银子来送给杨震。
杨震说:“我了解你,你却不了解我,这是为什么呢?”王密说:“送金这件事在夜间是没有人知道的。”杨震回答说:“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我知道。
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羞愧地拿着银子回去了。后来杨震调任涿州郡担任太守。
他本性公正廉洁,不肯接受私下的贿赂。他的子孙常常吃饭没有肉,出门没有车,他的老朋友中年长的人有的想要让他为子孙开办一些产业,杨震不答应,对他们说:“我要让后代被称作清白官吏的子孙,用这个来馈赠给他们,不也是很优厚的吗!”。
8.太宗试贿这篇文言文的译文和字词解释
原文: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有司门令史受绢一匹,上欲杀之,民部尚书裴矩谏曰:为吏受赂,罪诚当死;但陛下使人遗之而受,乃陷人于法也,恐非所谓”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上悦,召文武五品以上告之曰:”裴矩能当官力争,不为面从,倘每事皆然,何忧不治!”
译文:唐太宗担心官吏受贿,秘密派左右向官吏行贿,以试验其是否受贿。有一个刑部司门令史接受一匹绢的贿赂,唐太宗要杀他。民部尚书裴矩提出:“受贿当死。然而行贿呢?恐怕不符合以德教化、以礼规范行为的准则吧!”唐太宗很高兴,召集五品以上官员对他们说:“裴矩当官力争,不看我脸色行事,都这样,何愁国家不能(得到)很好的治理呢。”
9.《杨震拒贿》文言文
《杨震拒贿》文言文的全文翻译:
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非常贤明,就举派人征召他,推举他为秀才,他多次得到升迁,官至荆州刺史、东莱太守。杨震赴任途中,取道经过昌邑,他过去在荆州曾推荐的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县令,前来拜见他,到了夜间,王密怀里揣着十斤银子来送给杨震。杨震说:“我了解你,你却不了解我,这是为什么呢?”王密说:“送金这件事在夜间是没有人知道的。”杨震回答说:“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我知道。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羞愧地拿着银子回去了。后来杨震调任涿州郡担任太守。他本性公正廉洁,不肯接受私下的贿赂。他的子孙常常吃饭没有肉,出门没有车,他的老朋友中年长的人有的想要让他为子孙开办一些产业,杨震不答应,对他们说:“我要让后代被称作清白官吏的子孙,用这个来馈赠给他们,不也是很优厚的吗!”
《杨震拒贿》里的“以此遗之,不亦厚乎”的意思:
:“我要让后代被称作清白官吏的子孙,用这个来馈赠给他们,不也是很优厚的吗!”
个朝代英雄人物及奸臣
[夏朝]
英雄:
禹。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关龙逢。夏桀残暴,关龙逢忠言进谏被杀,是为中国忠臣第一人
奸臣:
后羿。这个羿和射日的羿是不是一个人历史上一直有争论,但是夏朝历史上发生过“太康失国”,太康是夏朝君主,荒淫,被羿篡夺了国家。
寒浞。后羿篡夺国家之后同样好游猎,寒浞是后羿的心腹,趁机杀了后羿霸占了后羿的妻子,掌握了夏朝的权力。
[商朝]
英雄:
汤。开国君主,推翻夏桀残暴统治。
伊尹。辅佐汤推翻夏朝。地位可比后世的姜太公。在商朝后来的君主祭祀祖先时,伊尹也是在被祭祀行列里和祖先一起接受祭祀的。
比干。忠臣。忠言进谏,被纣王剖心。
武丁。商朝的王。根据考证,他的名字应该叫丁,武是谥号。武丁在位期间商朝的青铜文化到了最高峰,同时商朝的武功也是最强盛的。著名的遗址妇好墓就是武丁给他的妃子修的。
奸臣:
费仲。纣王时期的奸臣,根据史记机载,他是秦国人的祖先。根据考证,这个费仲很可能就是后来传说的风神飞廉。被赋予风神的神格的原因就在于远古将西北之风视为死亡之风,因为北风到来会冻死人和家畜。因此这个奸臣久而久之就被赋予了风神这个恶神的神格。
[西周]
英雄:
周文王。虽然他没创建周朝,但是没有文王的积淀,周朝也是不太可能被创建的。
周武王。推翻纣王统治,创立周朝。仅用了一年时间就推翻了商朝,赫赫战功。
周公旦。周公名姬旦,辅佐周成王,并且制定了完整的周礼制度。
姜太公。名尚。帮助文王武王成王三代,是齐国的第一代国君。
奸臣:
不详。
[春秋]
英雄:
春秋五霸:齐桓公秦穆公楚庄公晋文公越王勾践。齐桓公名姜小白,任用名相管仲,其改革是封建土地所有制的雏形,其“尊王攘夷”的战略是后世枭雄普遍使用的方法。晋文公名姬重耳,流亡国外19年,回国后励精图治,成为霸主。秦穆公时期任用大将白乙丙,西乞术,孟明视,使得秦国从一个边远的西方游牧国家转向了东方并在春秋争霸中站稳了脚跟。楚庄公名字不详,不鸣则已一飞冲天就是他的典故。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终也灭掉了盛极一时的吴国,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
孔子老子:一位儒家思想,一位道家思想。在汉武帝之前,道家思想是汉朝的统治思想,虽然后来被儒家思想取代,但是道家思想在民间是很有影响力的,许多农民起义也是打着道家宗教的旗号。而儒家更不用说,统治了中国思想两千年,即使是今天,中国人的思想仍没有脱离儒家的中庸之道。
孙武:《孙子兵法》的作者。孙子对后世影响深远,连外国人都将孙子是为圭臬。
[战国]
赵简子:三家分晋如果没有他,结果就不是韩赵魏而是智韩魏了。他消灭了智伯的势力,和另外两家三家分晋。
赵武灵王:这位国君可谓雄才大略。推行胡服骑射改革,打击三胡,灭中山国,解决了一直困扰赵国历代国君的南北交通不通的问题(赵国领土被中山国分割,使得代郡和中央交通不畅,因此代郡地方势力强大,尾大不掉),使赵国崛起为战国东方六国中最为强悍的国家。并且修建了赵长城。
商鞅:他几乎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如果没用商鞅变法,秦会不会统一还是未知数。中国要多少年统一也是未知数。当然赏识他的孝公也是明君。
韩非子:法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统治思想都是外儒内法,也就是说对外是儒家的仁义教化,而本质上则是法家的中央集权。法家提倡的重农抑商也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先天不足的原因。
廉颇李牧白起:都是名将
屈原: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浪漫主义诗人。高洁人格的代表。
奸臣:
郭开:赵国人。陷害李牧,自断长城。
公子兰:楚国人。楚怀王的弟弟,屈原的政敌,陷害屈原,唆使楚怀王去秦国谈判导致怀王被囚禁。
[秦朝]
英雄:
秦始皇:赢政。奋先王余烈,统一六国。连长城,击匈奴,开灵渠,征百越。
陈胜吴广:中国古代农民起义的祖先。
项羽:严格来讲项羽是秦汉之交的人,但是毕竟崛起在秦朝灭亡之前,所以算在这里了。这位英雄相信没人会否认。
奸臣:
赵高:中国历史上宦官奸臣第一人。篡改遗诏,逼死扶苏,指鹿为马。
[西汉]
英雄:
汉初三杰:韩信萧何张良。如果没有他们,刘邦不行!
汉武帝:虽然穷兵黩武,掩盖不了雄才大略
卫青霍去病:击匈奴。
霍光:辅佐幼主刘弗陵。
司马迁:《史记》,绝唱。
奸臣:
不详
[东汉]
英雄:
张角:领导黄巾军起义,汉朝灭亡的最直接原因。
曹操:严格来讲三国开始于曹丕称帝,所以曹操是东汉人。乱世枭雄。
奸臣:
十常侍:汉灵帝时期的十个大太监。卖官鬻爵,党锢之祸的刽子手。
[三国]
英雄:
君主:曹丕:魏文帝,代汉自立,开始了三国历史。刘备:汉昭烈帝,百折不挠,建立蜀汉。孙策:江东小霸王,建立江东基业。孙权:吴大帝,继承父兄基业,建立东吴。
谋士:诸葛亮:人称卧龙,没他,刘备不行。郭嘉:如果郭嘉没有英年早逝,诸葛亮不能那么顺。荀彧:曹操手下重要谋士。周瑜:他文武全才,赤壁之战是他的功劳不是诸葛亮的。鲁肃:被三国演义歪曲了的一个人,这个人也是文武全才,周瑜死后东吴的顶梁柱。
名将:
五虎将: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
吕布: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历史上真实的吕布其实也是文武全才,从他最初接受的官职是文官就可以看出。
曹魏阵营:曹仁夏侯敦夏侯渊徐晃张辽于禁
东吴阵营:甘宁周泰吕蒙徐盛陆逊
奸臣:
黄皓:刘禅宠信的宦官。排挤姜维。
[两晋]
英雄:太少了
奸臣:
贾南风:司马衷的皇后,毒死太子,间接造成八王之乱。
[南北朝]
英雄:
刘勰:《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文艺理论的大成,出色的文学批评专著。
[隋]
英雄:
隋炀帝:他不是绝对的暴君。开凿运河是他足够将功抵过的功绩。
奸臣:
杨素:帮助杨广夺位,贪污霸道。
[唐]
英雄:
唐太宗:李世民。采纳忠言,开创治世。
武则天:唯一的女皇帝。
名将:程知节秦琼尉迟恭
李白杜甫:连外国都知道的伟大诗人。
郭子兴:平定安史之乱并且退了吐番和回纥的侵略。
奸臣:
李林甫高力士:玄宗时的奸臣。阿谀杨贵妃,对外口蜜腹剑,打击异己。
[五代十国]
英雄:
钱镠:修建钱塘堤坝,使钱塘江及附近海岸免遭潮水之苦。
[宋]
英雄:
宋仁宗: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以“仁”为谥号的帝王。任用范仲淹变法,虽然后来罢免了范仲淹,但是他始终坚持了范仲淹的政策。他死时连京城的乞丐都大哭戴孝(不是被逼的),连辽国的君主都为之悲痛。
王安石:变法虽然苛刻,但是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宋朝的弊端,使得宋朝能多苟延残喘一些年。
词人:柳永:以长调入词,以俗语入词。苏轼:开豪放先河,开拓了词的境界。李清照:著名女词人,其词学观也十分有见地。欧阳修:《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先河。辛弃疾:爱国词人。陆游:词不多,但是诗达九千多首,为历代最多,同样为爱国诗人。
岳飞:爱国将领,冤死。
文天祥:誓死不降,以身殉国。
奸臣:
秦桧:陷害岳飞,奴事金国。自从出了他,中国人再没有取名字用“桧”字的了。
蔡京:虽然书法很好,可惜他是北宋灭亡的间接因素。
贾似道:南宋最后一任大奸臣。
[辽]
英雄:
耶律阿保机:辽的创造者。
奸臣:
耶律乙辛:耶律洪基时奸臣。陷害死皇后萧观音,设计杀害太子。策动叛乱。
[金]
英雄:
完颜阿骨打:金的创建者。带领女真反抗辽的民族压迫。
[元]
英雄:
成吉思汗:大帝国的开创者。让欧洲人谈之色变的人物。让欧洲人臣服的人物。
忽必烈:扫灭中原国家,完成统一。
拔思八:结合藏文发明了蒙古文。
奸臣:
不详
[明]
英雄:
太祖朱元璋:第一个从乞丐到皇帝的人。
郑和:下西洋。伟大的航海家。
戚继光:抗击倭寇,杀小日本!!!
郑成功:收复台湾。
于谦:土木之变后保卫北京。
罗贯中:三国演义作者。开长篇历史章回体小说先河。
施耐庵:水浒传作者。最先描写农民起义。
吴承恩:西游记作者。将中国志怪小说发展到了极致。
李自成:推翻明朝。
奸臣:
王振:宦官。明英宗时期人。唆使英宗亲征,被围土木堡,使得英宗被瓦剌军队俘虏。
魏忠贤:宦官。和乳母客氏狼狈为奸。陷害杨涟左光斗等人。
〔清〕
英雄:
努尔哈赤:从遗甲十三副起兵,统一女真各部,为推翻明朝打下基础。
皇太极:重用汉人,使满族封建化进程加快。
多尔衮:实际上灭亡清朝入关的功臣是他。
孝庄太后:辅佐三代帝王,清初稳定的功臣。
康熙:康乾盛世的开端。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爱好科学的皇帝,也是对皇子进行科学教育最多的皇帝。曾向法王路易十四进口科学设备进行天文观测等活动。对于天主教也采取了包容的态度。
雍正:虽然为人苛刻寡恩,但是摊丁入亩政策加快了西南地区的封建化。
光绪:励精图治希望变法救国。可惜慈禧太老练他太幼稚,导致失败。
纳兰性德:清朝大词人。明珠之子,31岁英年早逝。他将边塞题材引入词中,并将江淹开创的悼亡题材大量引入词中,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杰出词人。
奸臣:
和珅:历史上最大的贪官。
---------------
清朝之后的民国和新中国不是朝代,就不列举了。希望这些答案楼主满意。
文言文《杨汪拒官不贿》
1.文言文《郭子固不受贿赂》的翻译谁有有的发下
《颜李遗书·李恕谷先生年谱》讲到:邢部员外郎郭子固从来不受贿赂,家里人和亲友都劝他圆通一点,有的甚至斥责他,他却恭顺地答谢说:“我这个人没有本领弄钱,不敢以廉洁自许。”结果清白的作风始终不变。有一天,他在路上碰见某一位尚书。这位尚书说:“您洁身自好,不请求托见上司和同僚,到底为什么?”他回答道:“办公事自有办公事的地方,没有什么私事要办,干嘛要求见人呢?”尚书婉言劝他说:“现在风气就是如此,您不要太固执。”他回答道:“尽管风气是这样,我这人也还是这么个人。”那位尚书没话可说。郭子固死的时候,钱袋里还不到一百个钱,只用旧衣布袜来殡殓。
世风龌龊,劝人向恶多,劝人行善少!家里人劝恶,亲友劝恶,尚书劝恶。有长者,有大官,言之凿凿,“循循善诱”,似乎不收贿就是违背天地良心、大逆不道,就是傻蛋***!可郭子固痴心不改,一身正气,固守清廉,实在是可佩可敬啊!
尚书“聪明”,以“固执”否定郭子固的作为,以“风气就是如此”作为劝恶的事实论据。可笑呼?可悲呼?
现今亦然。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二十多年来,年年反腐,月月倡廉,日日排查,至今仍是一个“价段性成果”。难呀难!
有毒的苗会污染干净的土壤;有毒的土壤会生出更多的毒苗……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该为那些廉洁之官呐喊助威,让他们一路走好!
2.文言文《卢钧传》
——《旧唐书》卷一七七[说明]卢钧(778—864),字子和,京兆蓝田(今陕西蓝田)人。
文宗时任左补阙、给事中、华州刺史(治所在今陕西华县)、岭南节度使(治所在今广东广州);武宗时任山南东道节度使(治所在今湖北襄樊)、昭义节度使(治所在今山西长治);宣宗时任宣武节度使(治所在今河南开封)、河东节度使(治所在今山西太原),入朝为尚书左仆射。受宰相令狐綯排挤,又出任山南西道节度使(治所在今陕西汉中),懿宗初年去世。
卢钧历任数道节度使,多有政绩,尤其在任岭南节度使期间,没有像前任节度那样贪财致富。他为政廉洁,将“市舶使”这一直接管辖外国商船的职务交由监军使担任,自己从不干预。
卢钧是唐朝后期治理广州比较清廉的一位节度使。卢钧,字子和,本是范阳人。
祖父是卢灵,父亲是卢继。卢钧在元和四年进士及第,又应试“书判拨萃”科,调授校书郎,历任诸侯幕府僚佐。
文宗大和五年,升任左补阙。与同事申诉宋申锡的冤枉,因此出名。
经尚书郎,出任常州刺史。九年,拜官给事中。
开成元年,又出任华州刺史、潼关防御、镇国军等使。这年冬天,代替李从易任广州刺史、御史大夫、岭南节度使。
南海有外国船只贩运之利,珍奇货物云集。旧节度使设法兴利以致富,凡镇守南海的,无不捆装船载财物还京。
卢钧性情仁慈宽恕,为政廉洁,请监军使担任市舶使,自己一点也不干预。自从贞元年间以来,有罪流放到岭南的大臣,因其去世、子孙贫困。
瞧淬,虽然遇到大赦也不能自己还京。凡是在岭南境内的,卢钧减省俸钱为他们营办小棺材;家中有疾病死丧,则为他们出医药办殡殓;有孤儿***,为他们办婚嫁,共数百家。
因此山越的俗民,叹服他的德义,令虽不严而众人向化。三年任满将替换,华人蛮族数千人赴衙门请为卢钧立生祠,刻功颂德。
先前土人与蛮人、僚人杂居,互通婚姻,官吏有时阻挠,就互相煽诱反乱。卢钧到任后立法度,使华人与蛮人分居、不通婚姻,蛮人不许拥有田地宅院,于是境外清肃,而互不相犯。
会昌初年,迁任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四年诛杀刘稹,命卢钧任检校兵部尚书、兼潞州大都督府长史、昭义节度、泽潞邢氵名磁观察等使。
这年冬天,诏书命卢钧派五千泽潞镇军去代北防戍。卢钧登上城门钱送戍卒,他们的家属搭帏幄旁观。
泽潞军一向骄横,因为与家人告别,乘醉倒戈返攻城门,监军使让州兵拒战,直到晚上,经安抚慰劳才将乱卒平定。诏书命卢钧入朝,拜官户部侍郎、判度支、升任户部尚书。
大中初年,卢钧任检校尚书右仆射、汴州刺史、御史大夫、宣武军节度、宋毫汴颍观察等使,在任时又加官检校司空。四年,入朝任太子少师,进勋位上柱国、封爵范阳郡开国公、食封邑二千户。
六年,再任检校司空、太原尹、北都留守、河东节度使。九年,颁下诏书说:“河东军节度使卢钧,年长才高、博闻练达,见识聪敏、胸襟宏大。
蕴藏着山河的灵气、怀抱有执政的才能。多才多能而从不炫耀,行为韬晦反而更显扬。
从岭南直到太原,五次更换节钺,仁爱之声满路,舆论越加赞颂。希望你任藩镇时和气不要衰退,让台阁中的清风时常存在,应该升任宰职,用作群僚表率。
可授官尚书左仆射。”卢钧历任中央、地方,功绩众多。
后辈子弟,多官至高位。到这次紧急征他入朝,以为应作宰相,虽任尚书仆射,心中特别失望。
于是常常称病不办公,与亲戚旧友在城南别墅游玩,有时几天才回来一趟。宰相令狐绚厌恶他,于是他被停罢仆射官,仍然加授检校司空,守太子太师。
舆论认为卢钧是长者,都谴责令狐綯滥弄权力。令狐綯惧怕,十一年九月,任卢钧为检校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兴元尹,充任山南西道节度使。
入朝任太子太师,去世。(黄正建译)[原文]卢钧,字子和,本范阳人。
祖炅,父继。钧,元和四年进士擢第,又书判拔萃,调补校书郎,累佐诸侯府。
太和五年,迁左补阙。与同职理宋申锡之枉,由是知名。
历尚书郎,出为常州刺史。九年,拜给事中。
开成元年,出为华州刺史、潼关防御、镇国军等使。其年冬,代李从易为广州刺史、御史大夫、岭南节度使。
南海有蛮舶之利,珍货辐凑。旧帅作法兴利以致富,凡为南海者,靡不捆载而还。
钧性仁恕,为政廉洁,请监军领市舶使,己一不干预。自贞元已来,衣冠得罪流放岭表者,因而物故,子孙贫悴,虽遇赦不能自还。
凡在封境者,钧减俸钱为营槥椟。其家疾病死丧,则为之医药殡殓,孤儿稚女,为之婚嫁,凡数百家。
由是山越之俗,服其德义,令不严而人化。三年将代,华蛮数千人诣阙请立生祠,铭功颂德。
先是土人与蛮獠杂居,婚娶相通,吏或挠之,相诱为乱。钧至,立法,俾华蛮异处,婚娶不通,蛮人不得立田宅;由是徼外肃清,而不相犯。
会昌初,迁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四年,诛刘稹,以钧检校兵部尚书,兼潞州大都督府长史、昭义节度、泽潞邢洺磁观察等使。
是冬,诏钧出潞军五千戍代北。钧升城门饯送,其家设幄观之。
潞卒素骄,因与家人诀别,乘醉倒戈攻城门。监军以州兵拒之,至晚抚劳方定。
诏钧入朝,拜户部侍郎、判度支,迁户部尚书。大中初,检校尚书。
3.谁能告诉我文言文《蠹众木折》原文+翻译
发音dùzhòngmùzhé
释义蛀虫多了,木头就要折断。比喻不利的因素多了,就能造成灾祸。
出处战国·卫·商鞅《商君子·修权》:“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
示例请记住~的教训。
出自战国·卫·商鞅《商君子·修权》:“夫废法度而好私议,则奸臣鬻权以约禄,秩官之吏隐下而渔民。谚曰:‘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故大臣争于私而不顾其民,则下离上。下离上者,国之‘隙’也。秩官之吏隐下以渔百姓,此民之‘蠹’也。从而产生两个成语,即蠹众木折和隙大墙坏。”
蠹众木折,解释为蛀虫多了,木头就要折断。
比喻不利的因素多了,就能造成灾祸。
隙大墙坏,解释为墙缝大了,墙就要倒。
比喻错误不及时纠正,就会造成祸害。
国家的裂缝和人民的蛀虫,一方面需要及时的修补和消灭,法律惩戒制度的完善是必要措施,以此防范和惩戒以权谋私和鱼肉百姓之举。另一方面,只是在漏洞出现之后去弥补,是不足以从根源处解决问题的,应当未雨绸缪防患未然,建立起社会统一的道德体系,注重当权者精神道德修养。
4.宋史《乔维岳传》译文
乔维岳字伯周,陈州南顿人。研习《春秋三传》。周显德初年进士及第,任太湖主簿。显德四年,升平舆令。开宝年间,右拾遗刘稹举荐他的才能,提升为太子中舍、高邮军知军,通判扬州,又调任常州。金陵讨平,又换任到升州,改为殿中丞。太平兴国初年,调至襄州,接着为母亲守丧。太平兴国三年,陈洪进上表投诚,任命他的儿子陈文显为泉州留后,朝廷商议要选派一个能干的官员前去掌管郡中日常政务,就起用乔维岳为通判。适逢盗贼在仙游莆田县、百丈镇起事,十多万人攻打城池,城中只有三千士兵,形势十分危急。监军何承矩、王文宝要将百姓全部杀掉,烧毁府库逃走。乔维岳挺身提出抗议,认为:“朝廷委任我们安抚远方,现在恩泽尚未布施,盗贼连结,反而要杀害满城百姓,这难道是诏书的旨意吗?”何承矩等人就又坚守,不久转运使杨克让率领福州兵攻破贼寇,围困解除,诏令表扬他们。
回朝后,任淮南转运副使,升右补阙,又进升为转运使。淮河西流三十里叫山阳湾的地方,水势汹涌,行船多被打翻。乔维岳筹划挖开沙河故道,从末口到淮阴磨盘口,共四十里。建安向北到淮滋,共有五条水坝,运输的船只到这里,十次上下,装载较多的船被迫卸下粮食通过,船只时有毁坏粮食损失,押运的士兵藉机作弊,暗地侵吞偷窃。乔维岳命令在西河第三道坝建二闸门,二门相距超过五十步,上面建房舍,设置能够提升的闸门蓄积水流,等潮平再将水泄出。又在岸上建横桥,筑土垒石,以加固坝基。从此弊端都被革除,运粮的船只往来再没有阻碍。
曾经巡察到泗州,覆查案件,发现法官误将一名囚徒处死。乔维岳责问他,法官伏在地上认错,哭着说:“我有个八十多岁的老母,如果知道我犯罪,她就活不下去了。”乔维岳很同情他,就对他说:“将来朝中有旨查办此事,你就说是转运使让你判决的。”结果那位法官后来就照他教的做了,免受惩处;而乔维岳却因此罚金一百二十斤,罢免转运使之职,任代理楚州知州。升户部员外郎。任满回京,任度支判官,转为本曹郎中,出朝任两浙转运使,历任怀州、沧州知州。恰逢考核京官朝官,召他回朝。当时真宗以寿王身份担任开封府尹,精心挑选王府僚属,就把乔维岳留在开封府任推官。有人说乔维岳在淮南时判决案件不当,周围有知道内情的人为他辩白,太宗特别给予破格赏赐。真宗立为太子,乔维岳兼任左谕德,转官太常少卿。阖封卢事务繁重,乔维岳断案敏捷、考虑周到。还有个叫王陟的任司录,真宗也称赞他能干。即位后,真宗就任命乔维岳舆毕士安一起暂时代理开封府知府,委任为给事中、知审官院。乔维岳身体肥胖,年纪渐老,行礼不便,就请求到外地小州任职。皇上满意他谦虚退让,特别授任他为海州刺史。咸平初年,任苏州知州。他一直患有风痹病,皇上因为吴中多吃鱼蟹,就把他调到寿州,还命太医前往治疗。咸平四年,去世,享年七十六岁。赠官兵部侍郎,由官府提供丧葬费。大中祥符年间,朝廷录用他的孙子乔世昌、乔献之,赐给他们同学究出身。乔维岳十分通晓政务,有处理繁重事务的才能。在怀州时,王钦若刚刚考中进士,乔维岳就知道他将来会显贵;他又善待陈彭年,从担任刺史起接连保举陈彭年为通判,都称赞推荐他们
5.《杨震拒贿》文言文
1.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非常贤明,就举派人征召他,推举他为秀才,他多次得到升迁,官至荆州刺史、东莱太守。杨震赴任途中,取道经过昌邑,他过去在荆州曾推荐的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县令,前来拜见他,到了夜间,王密怀里揣着十斤银子来送给杨震。杨震说:“我了解你,你却不了解我,这是为什么呢?”王密说:“送金这件事在夜间是没有人知道的。”杨震回答说:“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我知道。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羞愧地拿着银子回去了。后来杨震调任涿州郡担任太守。他本性公正廉洁,不肯接受私下的贿赂。他的子孙常常吃饭没有肉,出门没有车,他的老朋友中年长的人有的想要让他为子孙开办一些产业,杨震不答应,对他们说:“我要让后代被称作清白官吏的子孙,用这个来馈赠给他们,不也是很优厚的吗!”
2.让后代被称作清官的子孙,把这个馈赠给他们,不也很优厚吗?
3.(1)是个正值,清白,为人端正的好官。
(2)西门豹,春秋战国时期魏国人。当时邺地是魏都的重要门户,且是战略要地,但天灾人祸不断,民不聊生。魏王特派西门豹担任邺县令,治理邺地。西门豹到邺地后,微服私访,询查百姓疾苦,利用“河伯娶媳妇”事件,智惩三老、廷椽和巫婆,用事实教育百姓,破除迷信。同时,修建漳河十二渠,治理漳河水患,发展农业生产,使邺地百姓逐步富庶起来。西门豹为官一生,清正廉明,造福百姓,死后,邺地百姓专门为他在漳水边建造了祠堂,四季供奉。
6.《谏院题名记》原文及翻译
谏院题名记
【原文】:
古者谏无官,自公卿大夫,至於工商,无不得谏者。汉兴以来,始置官。
夫以天下之政,四海之众,得失利病,萃於一官使言之,其为任亦重矣。居是官者,当志其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彼汲汲於名者,犹汲汲於利也,其间相去何远哉?
天禧初,真宗诏置谏官六员,责其职事。庆历中,钱君始书其名於版,光恐久而漫灭。嘉佑八年,刻於石。后之人将历指其名而议之曰:“某也忠,某也诈,某也直,某也曲。”呜呼!可不惧哉!
【译文】:
在古代没有专门来规劝君王的官职,从官居高位的公卿大夫到市井百姓从事手工业和从商的人,都可以规劝君王。(等到)汉朝兴盛开始,才有了谏官的称号。
将天下所有的政事,四海之内的百姓,国家社稷的得与失,优势和弊病,都交萃于谏官身上,让他正确地将一切说出来。(谏官)的责任相当重啊!要当好一个谏官,(应当)注意重要的方面,舍弃细微的地方;把情况紧急的事放在前面,把不要紧的事放在后面;只为国家作贡献而不要将自己放在国家前面。那些在名声方面急切的人,一定会在利益方面贪图。(如果这样成为一个谏官的话)那其中的差距又相差多远呢?
天禧初年的时候,真宗下诏设立谏官六名,来监督皇帝的行为。庆历中的时候,钱君开始将谏官的名字书写在专门的文书上,我恐怕日子长了名字会磨灭掉。(于是)在嘉佑八年时,将谏官的名字刻在石头上。(这样)以后的人就可以逐个对着名字议论道:“这个人是忠臣,这个人是奸臣,这个人正直,这个人偏邪。”哎,真是令人警戒啊!
7.郭进请官文言文中文翻译
原文太祖时,郭进为西山巡检,有告其阴通河东刘继元,将有异志者.太祖大怒,以其诬害忠良,命缚其人予进,使自处置.进得而不杀,谓曰:“尔能为我取继元一城一寨,不止赦尔死,当请赏尔一官.”岁余,其人诱其一城来降.进具其事,送之于朝,请赏以官.太祖曰:“尔诬害我忠良,此才可赎死尔,赏不可得也.”命以其人还zd进.进复请曰:“使臣失信,则不能用人矣.”太祖于是赏以一官.君臣之间盖如此.译文太祖时,郭进的官职是西山巡检,有人密报说他暗地里和河东刘继元有交往,将来有可能造反.太祖听后大怒,认为他是诬害忠良之人,下令将他绑起来交给郭进,让郭进自己处置.郭进却没有杀他,对他说:”如果你能帮我攻占河东刘继元的一城一寨,我不但赦免你的死罪,并且还能赏你一个官职.”这年末,这个人果然将刘继元的一个城诱降过来了.郭进将他的这件事上报给了朝廷,请求给他一官半职.太祖说:”你曾经诬害我的忠良之臣,可以免掉他的死罪,给他官职却是不可能的.”命令还是将这个人交给郭进.郭进再次进言:”如果皇上让我失信于人,那我以后怎么用人啊?”于是,太祖就给那人赏了一个官职.君臣之间也是应该守信的。
8.《赵普坚请》文言文翻译
原文:
有臣当迁官,太祖素恶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太祖怒曰:“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久之不去,竟得俞允。《宋史赵普传》
译文:
有一名大臣应当升官,太祖一向讨厌他的为人,不答应升他的官。赵普坚决地为他请求,太祖发怒道:“我就是不给他升官,你能怎么样?”赵普说:“刑罚是用来惩治罪恶的,赏赐是用来酬谢有功之人的,这是古往今来的共同的道理。况且刑赏是天下的刑赏,不是陛下个人的刑赏,怎能凭自己的喜怒而独断专行呢?”太祖更加愤怒,起身就走,赵普也紧跟在他身后,过了很长时间也不离去,最终得到了太祖的认可。
9.郭进请官文言文中文翻译
原文
太祖时,郭进为西山巡检,有告其阴通河东刘继元,将有异志者.太祖大怒,以其诬害忠良,命缚其人予进,使自处置.进得而不杀,谓
曰:“尔能为我取继元一城一寨,不止赦尔死,当请赏尔一官.”
岁余,其人诱其一城来降.进具其事,送之于朝,请赏以官.太祖曰:“尔诬害我忠良,此才可赎死尔,赏不可得也.”命以其人还进.进复请曰:“使臣失信,则
不能用人矣.”太祖于是赏以一官.君臣之间盖如此.
译文
太祖时,郭进的官职是西山巡检,有人密报说他暗地里和河东刘继元有交
往,将来有可能造反.太祖听后大怒,认为他是诬害忠良之人,下令将他绑起来交给郭进,让郭进自己处置.郭进却没有杀他,对他说:”如果你能帮我攻占河东刘
继元的一城一寨,我不但赦免你的死罪,并且还能赏你一个官职.”这年末,这个人果然将刘继元的一个城诱降过来了.郭进将他的这件事上报给了朝廷,请求给他
一官半职.太祖说:”你曾经诬害我的忠良之臣,可以免掉他的死罪,给他官职却是不可能的.”命令还是将这个人交给郭进.郭进再次进言:”如果皇上让我失信
于人,那我以后怎么用人啊?”于是,太祖就给那人赏了一个官职.君臣之间也是应该守信的.
文言文《郭子固不受贿赂》的翻译谁有 有的发下
《颜李遗书·李恕谷先生年谱》讲到:邢部员外郎郭子固从来不受贿赂,家里人和亲友都劝他圆通一点,有的甚至斥责他,他却恭顺地答谢说:“我这个人没有本领弄钱,不敢以廉洁自许。”结果清白的作风始终不变。有一天,他在路上碰见某一位尚书。这位尚书说:“您洁身自好,不请求托见上司和同僚,到底为什么?”他回答道:“办公事自有办公事的地方,没有什么私事要办,干嘛要求见人呢?”尚书婉言劝他说:“现在风气就是如此,您不要太固执。”他回答道:“尽管风气是这样,我这人也还是这么个人。”那位尚书没话可说。郭子固死的时候,钱袋里还不到一百个钱,只用旧衣布袜来殡殓。世风龌龊,劝人向恶多,劝人行善少!家里人劝恶,亲友劝恶,尚书劝恶。有长者,有大官,言之凿凿,“循循善诱”,似乎不收贿就是违背天地良心、大逆不道,就是傻蛋白痴!可郭子固痴心不改,一身正气,固守清廉,实在是可佩可敬啊!尚书“聪明”,以“固执”否定郭子固的作为,以“风气就是如此”作为劝恶的事实论据。可笑呼?可悲呼?现今亦然。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二十多年来,年年反腐,月月倡廉,日日排查,至今仍是一个“价段性成果”。难呀难!有毒的苗会污染干净的土壤;有毒的土壤会生出更多的毒苗……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该为那些廉洁之官呐喊助威,让他们一路走好!
翻译文言文,语文考试,文学知识
郭子固当官,从来不受贿赂,家里人和亲友们,都劝他圆通一点,有的人甚至斥责他,他却恭顺地答谢说:“我这个人没有本领弄钱,不敢以廉洁自许。”结果清白的作风始终不变。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见某一位尚书。这位尚书说:“您洁身自好,不请求托见上司和同僚,到底为什么?”他回答道:“办公事自有办公事的地方,没有什么私事要办,干嘛要去求见人呢?”
尚书婉言劝他说:“现今的风气,就是如此,您不要太固执。”他回答道:“尽管风气是这样,我这人也还是这么个人。”那位尚书没话可说。
郭子固死的时候,钱袋里还不到一百个钱。家人只得用旧衣布袜,来殡殓(读宾敛,给尸体穿衣下棺)他。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与站长联系,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