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如果您还对头柱香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头柱香的知识,包括头柱香有什么讲究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头柱香什么意思
1、头炷香是一种古老的中国民间风俗,“烧头香”又叫“烧头炉香”,即是第一炉香,有说新年的第一炉香功德最大,可以得到最佳的保佑和祝福。是拜佛、敬神的表现方式。也即信徒赶早到寺庙、道观或神祠,争取烧第一炉香,以示虔诚。烧头炉香的风俗由来已久,在中国宋代已盛行。但近年来宗教逐渐商业化,每当春节或一些重大节日来临,许多古寺名庙盛行拍卖高价“头炷香”。
2、善信在除夕午夜之前已预先排队,争烧第一炉香。时至今日,大家已将头炷香理解为争做第一位上香者,并成了特有的新年习俗。
头柱香的功效与作用 头炷香指的是什么
1、头柱香的功效与作用:有说新年的第一炉香功德最大,可以得到最佳的保佑和祝福。是拜佛、敬神的表现方式。也即信徒赶早到寺庙、道观或神祠,争取烧第一炉香,以示虔诚。
2、头炷香是一种古老的中国民间风俗,“烧头香”又叫“烧头炉香”,即是第一炉香。烧头炉香的风俗由来已久,在中国宋代已盛行。但近年来宗教逐渐商业化,每当春节或一些重大节日来临,许多古寺名庙盛行拍卖高价“头炷香”。
头柱香民间故事
1、从前,汉阳东门有家邢兴发肉铺,老板名叫邢老大。邢老大不讲孝心,总是怨他的六旬老母不死,活着吃白饭,增加了自己的负担。后来他又要他老母下厨操持肉铺的伙食,以便少雇一名厨工。于是老母成天围着锅灶瓢勺、油盐酱醋,从早到晚忙个不停,累得头晕眼花,腰酸腿软。
2、可邢老大不但不同情怜惜老人艰辛,反而在吃饭时百般挑剔,不是嫌咸就是嫌淡,不是拍桌便是摔碗,吼骂老母是既没用又不死的老废物。老母暗地里不知流了多少眼泪,只要儿子鼻子哼哼,老母便吓得直打颤。
3、邢老大的日子过得蛮舒坦,还想求菩萨保佑他福寿双全。他听人说归元寺的如来佛最灵,如果在农历正月初一去烧一炷“头香”敬神,就会求福得福,求寿得寿。邢老大下了决心,一定要在新年正月初一一大早到归元寺去抢烧“头香”。
4、这一年春节,他将香纸蜡烛早早备办齐全,除夕夜间守岁,等到公鸡啼唱时,急急忙忙放挂鞭炮,口中念着“开门大发”,直奔归元寺。嚯!莫道人行早,更有早行人。山门外已经有好多等着的善男信女,怎么,都是来抢着烧“头香”的吗?5、哼!我邢老大来了,你们别想!山门一开,邢老大便仗着自己身大力不亏的优势,在拥挤的人流中,推搡拨挪,两步并一步抢先冲入大雄宝殿,定眼朝香案上的青铜香炉一看,心中凉了一截。咦?是谁在我前面已经烧了“头香”?三根高香,三点殷红的光亮,青烟缥缈,搅得邢老大好不懊恼。一跺脚,一咬牙: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今年不成明年再来嘛。
6、春耕夏长,秋收冬藏,四季一过,春节又来,邢老大志在必得的烧“头香”哪能忘记?与去年除夕不同,他肩挎香袋,四更天便来到归元寺,山门外果然仅只自己一人,于是他贴身站在两扇山门当中,占据有利地形。
7、半个时辰以后陆续有敬香者来了,他大声叫嚷:“不要乱挤,讲个先来后到,按顺序进庙,佛祖保佑。”香客们听到他的话,慢慢站成了一条龙。个别人踱到前面看看,他马上伸手推开:“后面去接队,新年图个吉利。”
8、当山门裂开一条缝时,邢老大哪等得门扇大开,奋力一挤,像百米冲刺的运动员一样,飞步跑进大雄宝殿。他抬头向青铜香炉一看,同去年一模一样,三根点燃的高香,三点殷红的光亮,青烟缥缈。邢老大下意识地摸了一下肩挎的香袋,犹如木雕泥塑般呆立着不知所措,半晌,他一拍脑门,心想:嗨!我好糊涂啊。
9、庙里的和尚也想烧“头香”哪,原来抢烧“头香”,要买通和尚,头天晚上入寺,开山门之前烧上“头香”,不但功德圆满,而且人也少吃亏。
10、邢老大求见了方丈长老,诉说了自己连年烧“头香”不如意经过,提出质问:为何先让人烧了“头香”再开山门,是何道理?
11、长老双手合十,两目微闭说:“阿弥陀佛!施主请勿烦恼。一连几年的头香都是张油条所烧,你恐怕是抢烧不到啊。”
12、“啊?张油条是何许人?”“是西门外炸油条的一位年轻人,为人和善,街坊邻居皆呼他为张油条。”“他为什么能接连几年为佛祖烧上‘头香’?”
13、“他事母至孝,每天早上,开锅的头两根油条加上一碗开水,先奉上高堂老母,方才开市做生意。其事虽小,孝心却重,够烧‘头香’之德。”
14、“那么,他向你们献纳了多少功德,你们才让他来开山门先烧香呢?”
15、长老摇了摇头:“阿弥陀佛。张油条本人并不知道自己烧了‘头香’,他从未来到草庵敬神。”
16、“这就奇怪了,谁给他烧的‘头香’?”
17、“每年除夕,诸神下界,考察人间善恶,认为张油条孝感天地,是过往神灵代他烧炷‘头香’,向佛祖彰其功德。”
18、邢老大听罢,心里非常沮丧,不由得抱怨,敬佛拜神真难啊。
19、长老说:“不难。佛在何处?佛在心中。一心向善即是礼佛。佛在何处?佛亦在身边,礼敬修善,必得厚报,施主何必视佛而不见佛,见佛而不识佛呢?”
20、“唉!我凡夫俗子,哪能去识佛啊!”邢老大叹息道。
21、“施主勿忧,老衲有偈语两句,不妨记下,广结善缘:反披衣裳倒趿鞋,观音菩萨下凡来。”长老说罢,双目一闭入定去了。
22、邢老大疑惑地出了归元寺,满天星斗,尚未天亮。急忙忙赶回家,举掌拍门大呼:“开门,开门??睡死了是不?快点呀。”他母亲惊醒,听出是儿子回家,不由得浑身哆嗦,慌忙抓件上衣披着,举着灯烛,趿着布鞋,跌跌撞撞出来将门打开。
23、邢老大一见灯光里母亲反披上衣,倒趿布鞋,不由一怔,立刻像五雷轰顶一般,“扑通”双膝跪地,泪流满面大呼:“母亲!恕儿不孝之罪。”
24、从此以后,邢老大改过自新,事母尽孝,至于烧不烧“头香”倒是无所谓了。
为什么去寺庙要选头柱香,是什么意思
一般很讲究的人去寺庙烧香都是选择头香!会早一点过去。
寺庙(Temple)是佛教建筑之一,汉传佛教的寺庙均是中式建筑风格,藏传佛教的寺庙多是汉藏融合的建筑风格。中国寺庙建筑有意将内外空间模糊化,讲究室内室外空间的相互转化。
中文名
寺庙
外文名
Temple
代表
白马寺、大报恩寺等
意义
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象征
性质
佛教建筑之一
精品荐读
寺和庙,是一回事儿吗?
作者:说文解物
快速
导航
坛庙建筑寺庙寺庙住宿寺庙来由寺庙大观寺庙之最游览常识部分寺庙修建功德
说文解字
寺:创字会意即寸土之地,表示精确,不容猜疑变化。寺通“侍”(侍候)与“是”,原为皇帝(圣贤位)下的最高—级办事机构(三卿九寺,如大理寺)。寺位,寺处,做事,只需敬顺旨意,如理即化,亦表示不容置疑与改变,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佛陀入世中国教化世人的办事管理机构,系皇帝直接接引并侍服于宫廷,故亦称佛寺。所以宫廷、寺院建筑与园林之相,系出—脉。佛寺就表示敬信佛陀教化,顺理即化。
庙:世间达贤位逝者,亦可依律建庙,如孔庙、二王庙等,皆是敬顺真如,仰止贤圣,即得妙法之地,故称庙,庙通“妙”也。
寺庙:寺和庙的通称。所以寺庙,包括祠堂皆是敬顺仰止之地,得妙法真如之地,当顶礼。寺庙庄严,神圣不可侵犯,寸土之间,可随顺而不可随意更改,敬顺即得妙法。
坛庙建筑
坛庙建筑是中国祭祀天地日月山川祖先社稷的建筑,有天坛、地坛、日坛、月坛、文庙(如孔庙)、武庙(如关帝庙)、泰山岱岳庙、嵩山嵩岳庙、太庙(皇帝祖庙),各地还有祭社(土地)稷(农神)的庙,都充分体现了中华传统民族文化的特点。
共4张
寺庙
坛庙建筑的布局与构建原构与宫殿建筑一致,只是建筑体制略有简化,色彩上也不能多用金黄色。
佛寺、道观的建筑原则与平面布局也都同于宫殿建筑,只是规模较小,并且在装饰及室内摆设上带有各自的宗教色彩。
寺、观内建有对称的钟楼和鼓楼;佛寺在佛殿之前还建佛塔,供奉佛舍利,音译称为“浮屠”。中国工匠用汉式楼阁建筑的构架技术修成佛塔式样,称为汉式塔,有木塔、石塔、砖塔、铁塔等。
头柱香有什么讲究
“头柱香”并不是指第一位烧香者或烧的第一支香,而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从时间上说,除夕之夜子时(即11点至凌晨1点)所烧的香,均可视为“头炉香”或“头香”、“烧头香”、“烧头炉香”。
从地点上说,并非都要去寺院,早年间不少人家都设有香案、佛龛,并置有小香炉。每至除夕子时,便在自家所设的香案、佛龛前烧“头柱香”祈福。
过去街巷中或村落里的小庙、小庵、小观也是人们烧“头炉香”的地方,并非必须都到那些著名的寺院里烧香。而且,烧“头炉香”不分先后,不是抢在别人之前上香被视为“头炉香”。从器具上说,在新年的第一(头)个香炉里所烧的香,也可视为“烧头香”,故有“烧头炉香”之说。
此外,就个人而言,凡是自己在正月初一烧的头一炷香,也被视为“头香”。
相关说明
早年间,各寺院僧人也多在除夕之夜的子时烧“头炉香”,据传第一炉香功德最大,所以僧人们在主持(或高僧)的引导下,依次上香,以祈求国泰民安。
当“头炉香”烧过之后山门才被打开,以接待众香客进香。可以说寺院里的“头炉香”多为高僧、主持所烧。“头炉香”何时讹传为“头炷香”现已无以考证,因为在真正的佛教弟子们眼中,根本就没有抢烧“头炷香”之概念。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头炷香
文章分享结束,头柱香和头柱香有什么讲究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与站长联系,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